编者按:自“青年之声”创新试点工作部署开展以来,各试点单位围绕试点方向,细化措施、创新形式、大胆探索,试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部分市、企业和高校团委“青年之声”试点工作情况摘要编发,望各试点单位认真学习借鉴,着力解决“青年之声”建设运行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推进“青年之声”实现“四个全面融合”,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试点工作品牌,不断提升“青年之声”服务青年的水平。
莱芜:莱芜“青年之声”自确定“加强工作力量”试点方向以来,基于已有的工作基础,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实施路径,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专门工作力量。莱芜“青年之声”通过申请政府支持购买服务资金10万元,新增“青年之声”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数名,不断提升平台运行管理水平,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提升联盟专家活跃度,不断增强线上粘性。莱芜“青年之声”联合权益部新招募数十名心理专家和法律专家入驻平台,不断扩充联盟专家数量,为青年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同时,为发挥“青年之声”专帮青力度,提升联盟专家活跃度,莱芜“青年之声”积极探索激励专家对策,通过与移动公司合作,向线上活跃度高的平台专家赠送流量,激励专家参与线上互动,有效提升了线上互动粘性。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团委从“青年之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紧紧围绕试点方向、层层严格落实,不断探索逐级推广、广泛覆盖新路径,确保全省农信系统“青年之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线上平台运行活跃。自平台运行以来,各地从微邦下载使用开始,在人员设置、后台操作、考核指标把控等方面做到部署有措施、工作有进展,有效提升了平台线上粘性。二是线下活动开展丰富。根据“青年之声”工作开展要求,成立了文化服务类、关爱服务类、环境保护类及应急服务类四支“青年之声”线下志愿服务队伍,并结合线上平台数据分析及青年员工的呼声、诉求,开展“青年之声”主题专项团内活动。三是明确2017年度“青年之声”重点工作。一方面,持续做好线上指标考核工作,提高平台活跃度。定期设置议题,吸引青年线上参与话题互动。通过选择问题标签,确保青年问题关注度及页面“浏览量”。另一方面,全力做好线下志愿服务工作,打造“青年之声”特色服务项目。将各领域各战线工作、团的重点品牌工作等与“青年之声”有机结合,有效提升“青年之声”线上线下的服务水平。为切实开展好线下活动,从今年二月开始,要求各地以市为单位于每月25号前上报“青年之声”线下志愿服务活动,每季度上报一次特色服务项目,要求图文并茂,突出“青年之声”线上线下融合特点,符合“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主题。
山东师范大学:自山东师范大学“青年之声”创新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团委大力加强创新驱动,打造品牌活动,强化线下支撑,不断推进创新试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强化议题设置,增强线上粘性。学校团委抓住寒假、新年、元宵节等节日契机,设置“一样的除夕夜,不一样的风俗”、“情人节,这样度过”等议题,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与参与,实现了服务和引导的双重结合,有效提升了线上互动粘性。二是加快线下体系对线上平台的补充,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根据线上学生反映的问题,学校“青年之声”依托“青年之声·雷锋岗”、四六级服务点、116事务处理服务中心等线下服务点,积极融合线下服务资源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近期,“青年之声·雷锋岗”等服务站点在答疑解惑、舆情反馈等方面共计服务青年100余人次。学校团委还充分发动基层团组织、校学生会和青少年志愿者组织,让团的工作在平台上“安家落户”。下一步,学校团委将继续以创新试点工作为抓手,稳步推进平台运行,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引导青年学生在平台上释放青春活力。
山东大学(威海):自山东大学(威海)“青年之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团委按照团省委《关于开展“青年之声”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增强线上粘性”、“整合链接资源”两个试点方向,积极开展组织部署工作。一是增强线上粘性方面。通过线上设置议题、推广使用微邦等方式,将学生吸引到“青年之声”平台,其中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展了“青年之声·21天风雪夜归人”系列活动,挑战者需在“青年之声”平台上以话题#21天·风雪夜归人#为开头,发布以“自习挑战第x天+自习地点+心情或者学习感受描述+照片”为标准格式的内容,活动得到全院学生的积极响应,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营造了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商学院结合学院本身优秀导员助理评选工作,通过微邦开展“优秀导助”投票活动。翻译学院开展“青年发声-畅所谨言”线上志愿服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为学校发展和建设建言献策。二是整合链接资源方面。学校以团中央重大立项课题《高校学生会组织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有效模式研究》为理论基础,将“青年之声”纳入到学校“参与、联动、反馈”双向核心的互动治理模式研究之中,并开展了前期理论调研和工作实践。针对省内30所高校对目前高校校园民主治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青年之声”平台在互动治理模式中的地位和可行性。还通过“青年之声”平台推广“权小威”维权形象,开展“学霸帮扶”等线上服务,积极将“青年之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维权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