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闫莉莉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加深对社会的全面认识。7月17日齐鲁师范学院“赤心知行”爱心支教服务队在即墨28中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联系当地老师了解情况,制定了支教方案,我们发现当地学生只注重一个专项的练习,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篮球、铅球、短跑、跳远四个专项对他们进行辅导,让学生体会体育的凝聚力,尽微薄之力为教育事业奉献。
化学与化工学院 李钰茜
在本次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中,与当地实现强强联合,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效、更扎实地开展。在全队赴九寨寺村开展活动中出现的典型事例进行重点分析,对出现的不足及时讨论补救。本次活动我不仅担当带队老师指导的作用,而且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此次三下乡,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我将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进行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音乐学院 王海波
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开展和落实实践到总结分析的过程中我始终起着引导和敦促作用。在实践团队启程前,为了能给此次实践活动制定一个周密而完整的计划,我同葛飞书记与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交流和商议,在确定调研主题、调研范围以及参加调研人员方面都做了慎重的考虑,并最终确定了调研主题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还多次联系与此次实践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并与他们探讨相关问题,交流意见;很大程度上给了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极大的信心。
在实践落实阶段,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团队。带领同学们到村委来接民事民情,做到知民情民意;带领同学们在当地进行调研;带领同学们在三山岛幼儿园进行支教活动;带领同学们慰问当地的老红军。并及时帮助解决队员们一些生活和调查中遇到的困难。每天按时整理、修改队员们照的相片和做的总结,并及时回馈给团委和系里。
最后的总结分析过程中,我们一起从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在整个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做到自始至终表现出严谨的态度、崇高的师德,优异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师教育学院 孙建凯
教师教育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公开从数百名报名者中募集了近40名同学,组建了3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知行合一”服务队、青春梦之队、“彩虹筑梦”服务队),注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知识实践教学活动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秉承“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服务群众、教育自己”的宗旨,本着“走下去、落到地、真实践、见实效”的原则,分赴枣庄山亭、济宁梁山县和烟台栖霞开展了累计20余天的实践活动。
我们提前统筹谋划,制定了详实的实践内容和活动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探访当地福利院,走街串巷,关爱孤寡、留守老人;二是探访冯卯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状况;三是追寻抗日足迹,寻访当地抗战故事,搜集整理当地抗战史料;四是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我们要求带队老师与同学同吃同住,不吃饭店,不住旅店;各服务队工作一天一总结,一天一布置。服务队的实践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赢得当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各新闻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报道。全体队员也深受锻炼和教育,其中4名同学的实践报告被陈海燕教授新书录用。
另外,我们本着“少数人实践,全员受教育”的原则,组成了由22人组成的宣讲团,开展了201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宣讲报告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杨睿
围绕“践行绿色生活 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主题,我与队员们共同商定了“还净夏乡”的队名,设计了团队的专属Logo和T恤,以提高团队视觉形象;共同策划此次实践与调研的内容,并实施调查研究进行了专门培训;带领队员们在乡政府和五个行政村展开走访调研与实践服务,以实际行动服务当地村民;指导学生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实时报道实践情况,受到了我校师生和单县领导的高度赞赏,并成功入选国家课题;指导团队撰写《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参与“调研山东”。
还净夏乡,是调研与服务的结合,我与“还净夏乡”的队员们用真情和行动深入农村基层,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真实的国情,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生命科学学院张帜
一 服务队的后勤工作
虽然现代交通发达,但是一行10人的出行还是废了不少周折,行李、住宿安排等,为老师、学生们解决后勤问题,让他们能够以最舒适的心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意义所在。
二 服务队的实践指导工作;
作为生物学的任教老师,我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他们的实践进行专业性指导。尽管生态学并非我的专业强项,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对于利用所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生态、动植物学方向认知理论和实践的区别还是可以胜任的。
三 服务队队员的思想引导工作。
随时引导,趁热打铁,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所想的感受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得到真正的历练和改变。
数学学院岳宗杰
我院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共青团的号召,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建数学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爱扬帆”服务团队,认真贯彻落实“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思想。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带领学生走访当地相关产业,了解本地区的的经济活跃点;并且立足自身专业素质,到当地的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进行支教活动;同时,为迎接抗战七十周年之际,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带领服务队成员走访当地的抗战老兵,为他们送去慰问,教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奋斗。
此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带领学生到贫困偏远地区去,深入群众基层,带领学生为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贯彻落实好一个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同时教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时刻保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以热情饱满的精神回馈社会,奉献社会,报答社会。
外国语学院牛荦
我们学校主要面向农村的中小学,主要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农村中小学的孩子学习环境以及当地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利于我院学生对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此次三下乡活动我率领外国语学院“扬帆”服务队深入教学一线,走近并关爱留守儿童,旨在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教学能力以及对学龄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为期三四天的活动开展,调动了学生们对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孩子的耐心。不管是在前期对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的走访、慰问还是后期在学校开展的讲课、座谈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秦拓
按照学校团委《关于开展齐鲁师范学院201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除合理安排全院同学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总支还认真组织实践团队,赴泰安麻塔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开展活动如下:
1、7月19号中午到达麻塔村,下午参观麻塔村,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文化,并针对村民开展了问卷调查。
2、7月20号开展科技支农活动,上午对村民们进行安全用电及正确使用电器的宣传。
3、7月20号下午联系村民为他们进行了免费家电维修。
4、7月21号上午和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业交流,并向他们捐赠了学习用品等。
5、7月21号下午慰问当地的敬老院,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水果,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并为他们播放了红色革命影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同学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对同学们日后规划、就业、工作有所帮助。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到学校后要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宋高娃
一个酷暑的季节,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份无闻的付出,在这骄阳烈似火的七月,唱出了心中真情豪迈的歌声,为这片灼热的土地浇灌了温情的甘霖,滋润麻阳一方,
积极向上,不怕困难,不怕累,不怕苦的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会镌刻在我的心头,直到永远!记得那时骄阳熬不走我澎湃的激情,挡不住我似火的热情,劳累更驱不走我激荡的豪情。用笑遮盖劳累,用歌声感动烈日,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飞舞。当我拿着队旗,激情昂扬地参加出征仪式时,激动的会场让我觉得无论多辛苦,一切都会值得的!
文学院 何睿
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今年来愈加收到关注,社会实践活动选取一个
主题深入转开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题。由张莉等五人组成的“三下乡”
团队,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在实践过程中也是安排合理,最终
顺利完成此次活动,收获颇多!尽管我们“涌泉”服务队力量微小,但是我们希望可以用着微小的力量带给他们满满的正能量,带给他们生活的希望。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一起投入到关注并帮助
留守儿童的爱心队伍中来!
团委李海涌老师
菏泽三下乡之行已经结束,“践行青春”齐鲁师范学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与感动。作为指导老师,我想用三个词语来表达我此次三下乡志愿活动的收获和感想:
首先是团队协作,15名学生队员分别来自学校不同的学院,拥有不同的特色和专长。在短短的时间内,大家由陌生到熟悉,由个体到集体,由格格不入到似曾相识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几天的相处,我看到了队员的成长。不管是在工作负荷重的墙绘任务还是在体力超支的广场舞教学面前,全体队员们都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不计得失,不怕辛苦,主动承担服务队的各项工作。
其次是责任感,在此次单县三下乡活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一连几天都是阴沉沉的阴雨天,导致我们的墙绘活动一时无法进行,经过几天的焦急等待,终于在返程的前一天遇到了晴空。在高强度的墙绘任务前,我们只剩下了半天的时间,美丽乡村绘画组的四个成员竭尽全力,其他成员面对此情此景也都纷纷上场,没有绘画功底的就主动涂色,大家各司其职,经过了墙面清理、刷底、起稿、弹线、上色等工序,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墙绘任务,当队员们空着肚子抵达住处时,已是华灯初上。在那一刻,我看到了队员的责任和担当,大家同进退,有困难一起克服,有任务主动承担,我被队员身上散发出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深深感染。
最后是感动,这份感动来自我的搭档,孙书记、赵书记和张老师在整个三下乡活动中的细致安排和精心打点,给予我团队的力量。这份感动也来自学生,在7月18日的墙绘任务面前,队员们顶着似火的烈烈骄阳,汗流浃背,在白皙的皮肤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晒痕,志愿者们也毫无怨言,依旧笑得那么灿烂。除此之外,还有宣传报道组的成员,为了做好宣传工作,一连几天都熬到凌晨,编辑稿件、选照片、发微博、做微信,在返程途中的大巴车上他们依然在工作着:开热点传照片,在手机上编辑着微博文案,字斟句酌的酝酿着微信稿件……此外,我的感动也来自当地的领导和群众,感谢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三下乡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的三下乡给每一个参与者都留下了独特的记忆,今后的三下乡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恒悦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成了“知·行”团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首先去了莱州市三山岛镇的政府部门,在与他们取得联系和沟通之后,服务队去了当地的幼儿园与小朋友们进行了教学的互动,给他们带去了礼物,教他们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接着服务队去慰问革命老红军,听他们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次日我们去了海边调研海滩的污染问题,并积极地维护海边卫生。下午我们便利用自己计算机系的专业知识做了计算机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并帮助当地老百姓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计算机。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此次活动丰富了我们同学们的经历,提高了我们的思想意识,为我们同学以后更好的投身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使同学们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努力去实现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
美术学院 宋晓蕾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非常严峻的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学生的良好发展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但是,再看看我们的学生,只是被禁锢在四角高墙内,捧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做着日后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白日梦。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有我们本身使我们缺乏勇气走出象牙塔,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竞争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知识与实践完全脱节的环境里,学生又有什么资本去谈成才、谈竞争、谈事业时代证明,历史证明,学生的自身状况证明:唯有切身实践,才能心平气和地作出一些选择,才能确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