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三下乡|红色岁月,筑梦青春
2021-07-31
“青春启风”服务队
学习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重温红色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引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红色文化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
校团委“青春启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于7月26日前往临沂市沂南县开展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使命担当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7月26日下午,服务队前往沂南县界湖街道德胜社区居民委员会,聆听“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百岁红嫂张淑贞女儿、“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宣讲,学习红色文化,感悟历史底蕴。

于爱梅会长讲述了奶奶王换于在战争不断、战火纷飞的时代,开办战时托儿所,挑起抚养和照顾抗将战士子女的重担,先后与儿媳张淑贞养育数十名革命后代与烈士遗孤。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八路军,细心保护档案资料,牺牲子孙保护战士后代等动人事迹。伴随着于爱梅会长深情地讲述,在座的同学都有所动容,纷纷红了眼眶,再次被“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所感动。
座谈结束后,“青春启风”服务队指导老师吴立伟和队长王钧垚发言,他们均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座谈会,于会长饱含深情的讲述,给在座各位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沂蒙精神”专题思政课。同学们要努力践行沂蒙精神,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强化使命担当,为青年、同学谋实事、办好事,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头羊”作用,将“沂蒙精神”传播给更多同学。
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红色文化


为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体验红色革命精神,提高自身修养,7月27日上午,“青春启风”服务队前往了沂南县红嫂纪念馆,感悟沂蒙红嫂无私奉献、爱党爱军爱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走进纪念馆,看着展室内一幅幅珍贵的画面,一幕幕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队员们认真倾听队长的讲解,重温了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斗争的革命历史,深刻认识了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伟大的沂蒙精神。“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芬等人用行动谱写了理想信念。结合于爱梅会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述,队员们纷纷表示,再次深刻感受到了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积极践行红嫂精神,认真学习,报效祖国。
童心百年向党 筑梦美好未来


为深入推广普通话,切实发挥普通话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7月27日下午,“青春启风”服务队来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社区活动中心,面向社区内儿童开展普通话推广学习。队员首先向小朋友们询问了日常生活中和上学时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并针对低年级儿童进行了普通话训练授课。通过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以及游戏教学,引导儿童接触、学习普通话。在课堂欢快、活跃的氛围中,小朋友们认真大声朗读,充分掌握了绕口令内容。
走访倾听信仰 感悟党员初心

正值建党100周年,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感悟党员精神。7月28日上午,队员们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访数位在党年数悠久的党员同志,通过聆听革命故事、共话初心使命等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青年实践活动中。其中,质朴且平易近人的陈见生爷爷讲述了他参军时期援越的光荣事件,队员们都切实体会到了党员要冲在最前线的无私精神。

苏合臣老先生向大学生寄予厚望:“永远继承伟大建党精神,也要把‘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继续谱写!”一位位老党员就是一面面鲜活的旗帜,聆听老党员的动情讲述,队员们接受了精神的洗礼,内心也变得炽热而滚烫。当代青年定当汲取经验,学习党的发展历史,弘扬红色精神,完美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
深入了解调查 助力乡村振兴

为帮助更多地区解决因普通话生疏而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问题,“青春·启风”服务队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评审,有幸成为全国930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队伍其中之一。7月28日上午,队员们走访入户,调查村民普通话的掌握情况,以及乡村振兴中各界对普通话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内涵与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如今的我们
生活在阳光下,成长在春风里
更应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齐鲁师范学院“青春·启风”实践队成员
在学习辉煌党史的同时
弘扬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力争在新的征程上
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
强国有我
师院学子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