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院青年 2018-11-02
聆听国是宴,畅谈话语权
评点指陈,并肩时代。
畅谈国是,齐聚盛宴。
弹指一挥间,我校“国是讲坛”已开展至三十讲。回顾往期,经典历历在目;放眼本期,精彩仍在继续。下面请跟随青青的图片和文字一起来回味这场精神盛宴吧!

此次国是讲坛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讲坛围绕“中国共产党话语权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主题,由副校长张福建主持,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导师孔德永教授担任主讲,带我们徜徉国是,享用精神食粮。

孔德永,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匿名外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匿名评审专家。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学理论。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孔德永教授特别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传达的会议精神,为我们论述了意识形态工作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从而引出了话语权这一主题。

紧接着,孔教授为我们论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似平静,却波涛汹涌,视之若无,却险象环生。为引起我们的重视,教授为我们详细论述了美国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战略所带来的悲惨结局——一个强大的国家分崩离析。他明确指出这一定要引起我们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重视。
//////////
随后,教授特别强调大学生是话语权挣夺的主要对象。步入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极易在意识形态领域被有机之人蛊惑,并以社会事件为例要求当代大学生警惕“不良文化”,带领我们在中国共产党话语权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中畅游,为我们提升话语权提供途径。
张福建副校长作为辅讲指出,孔德永教授的报告既是一场丰富精彩的学术报告,更是一场具体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报告。希望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自己所应当负的责任,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排头兵和急先锋;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广大教师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者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辉属于青年”。因此,我们必须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要将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融入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爱家、爱校、爱国,从点滴入手,日积月累,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