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2
冬至?冬至!
你来时冬至,但眉上风止,开口是“我来的稍稍有些迟。”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
———溱桑《此日无事》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知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明朝晴霁犹堪出,南陌东阡共一樽——明三侯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糜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不须宫线量曦影,化日今年特地长——晓习俗
南方
1.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2.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3.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
4.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5.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6.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北方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冬至养生,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窗眼白驹催短晷,案头黄卷遣长年——赏诗词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四时变幻,人事更替;冬至过后,春意吐露
刺绣新衣,芦管飞灰;腊梅舒柳,枯木迎春
莫负了这良辰美景啊,
趁着这宫灯夜明,昙华正盛。
与好友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减字木兰花》
宋 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清晨云雾散去,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这一天是一年当中影子最长的一天,白昼最短的一天。
雾未散尽,支起一只小舟,在江南里慢摇;黑夜袭来,躲进半窗疏影,在北国里点星。天气转暖,漏壶减筹,罗袜新成,晨起拜冬。
繁华尽处,寻一处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站站有话说
眉上有风,冬至已至;
夜色依旧,人间值得。
在最长的夜里,做最甜的梦。
冬至已至,今天你有没有和喜欢的人一起吃饺子呀?你的家乡冬至又有哪些故事呢?快和站站分享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