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4月8日,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召开了首届师生“真诚面对面: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课堂”专题研讨会。历史教研室全体教师、15级历史学专业全体同学、13级和16级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同学代表共计70人参加了会议。会期1天,会议由杨乐英副院长主持。

杨乐英副院长主持

历史学专业的同学参会
李红艳院长代表学院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是学院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本次活动旨在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建构适合师生学习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师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动机,培育新型学习共同体。通过搭建平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教师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学生,使学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学习,基于这样的初心,我们举办这次专题研讨会。希冀达到如下目标:师生达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共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师生之间增强沟通与理解。


教师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先后作了主题发言。王凤梅等专业教师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改革尝试做了介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老师们在课堂改革的路上一直在探索,希望得到学生们的呼应;同时,对学生提出来的教学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找寻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方法和途径。高航等16名同学分别代表各小组发言,对教师的课堂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课堂。



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在听取了大家的主题发言后,李红艳院长、杨乐英副院长分别谈了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首先,师生面对面交流,真诚的打开心扉,是真正的肺腑之言。其次,发言教师都是青年教师,这些教师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教学改革潜力,是学院的主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再次,研讨的主题非常广泛,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讨论内容都来自师生的亲身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后课堂教学改革应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是课堂教学是学生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所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二是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信息时代知识来源的多样化、多渠道化,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概念性、原理性、整体性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注重学科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渗透,少讲常识性、细节性的知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三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讲授为中心的状况仍未改变,教师要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我们的头脑,自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
此次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内容、重点、方向及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和统一了全体师生的认识。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收获巨大,必将对我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撰稿人:杨乐英
摄影人:国先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