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实施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招标项目,配合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校《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组近期召开了协调推进会,在对项目实施进展进行部署安排的同时,决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月14日,我校《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组召开项目进展协调会。党委副书记李良斋、副校长张福建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有关负责人及项目组部分成员参加会议。会上,项目负责人陈海燕教授对项目进展情况及目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了汇报,与会人员分别谈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对项目的研究规划进行了充分探讨。本次协调会明确了该项目的预期目标,决定近期召开专家研讨会,并对项目和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作了安排。
7月15日,项目负责人陈海燕教授、刘振光教授及部分课题组成员,与参加今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五个国家级、省级优秀“三下乡”服务队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根据各个服务队计划活动的安排,将项目研究内容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进行了研讨,并作出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活动规划共设计六个专题,分别是:历史的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不能被遗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拒绝“十面霾伏”:建设美丽家园;新农村建设:家乡变化;我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法治社会。陈海燕教授希望各服务队围绕目标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形成考察或调研成果,作为支撑项目研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会后,刘振光教授又专门召集了参加“三下乡”服务队的学生会议,做了具体部署。
据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立项以来,坚持 “以学生为本”原则,注重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操作,对校内校外多方位、多层面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多项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合这种模式的探索,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