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时感事(第四十三期)||心无旁骛,方能行远
2020-11-15
今天站站看到几则新闻,分享给大家

某考生小刘由于被篡改了志愿,导致高出最低录取线30分,却没有被录取。
某班干部删除同学专升本志愿,导致其参加专升本但无法查询录取情况......类似于这种的新闻真可谓层出不穷。
删除或修改同学志愿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行为为什么会出现呢,究其原因是心生嫉妒,换句话说是因为“酸”。

我不由得反思了一下,在日常学习,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圈子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比较,在潜移默化中你是否会与他人进行对比。比如说一个四六级或教师资格证书,你考过了同学却没有,你是否会心生优越,反之你是否心生嫉妒。这篇文章就如何摆好心态来展开。

1
“柠檬树下柠檬果”
今天你“酸”了吗?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通讯变得越来越发达,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通过网络分享一下自己的状态。“看到那些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好朋友晒自己的朋友圈,我的心里有时会有一些说不出感觉,我会希望他们可以越来越好,但某些时候自己处于低谷,又碰巧刷到他们的喜讯,心里其实并不好受。”

嫉妒心理往往由此产生,此刻“我酸了”。其实关于嫉妒心理早有人研究。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圣经》中将嫉妒看成是一种“凶眼”,在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中,唯爱情和妒忌最惑人心智,这两种感情可以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境,它就像邪恶的种子,最终可能会铸成大错,所以这就可以解释那些因为嫉妒而犯下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了。

2
关于“酸”你是敢于直面,
还是讳莫如深?
“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嫉妒一词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出现了,而且嫉妒是人普遍存在的情感,出现嫉妒心理是正常现象,即使是世界上最理智的人也出现这种心理。出现嫉妒心理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处理这种情绪。
充分的了解,感受这种情绪
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当我们觉得自己和别人特定的关系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嫉妒并非凭空产生,它需要第三者的介入。
美国心理学家festinge认为人类天然具有一种想要评估自己想法和能力的倾向,而嫉妒心理需要通过比较来“发酵”,这就造成了社交网络成为一个容易引发比较行为的修罗场。浏览好友更新的动态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产生嫉妒。
“他/她最近谈的对象颜值好高,而我连个对象都没有”,“他/她今天吃了海底捞。而我忙了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不断地比较是为了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嫉妒心理可能会通过比较伤害到自己。

敢于直面不良情绪
嫉妒并非单一的情绪,它是不悦、怨恨、痛苦、不甘等多种不良情绪的集合体。如果你缺少直面嫉妒的勇气,它就会在内心沉积,发酵导致的后果只能是越来越严重。
“柠檬精”是调侃嫉妒别人的网络流行词,同时是一种缓和自己情绪的良好的方式。关于某件事我“酸”了,通过故意调侃自己,刻意的贬低自己的成就,在某种层面上极大的缓和了嫉妒情绪同时避免了尴尬,为双方都争取了更大的相处空间。敢于直面不良情绪,承认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是正视并且提高自己的方式。

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一本书,谁不曾都想留下在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谁不曾都想拥有朋友们的赞许和关怀?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并没有错,错的是嫉妒者过分关注了别人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自己。比起通过反复比较确认自己的价值,不如多挖掘自己,学着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才会点亮自己的灯。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不用羡慕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END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校团委大学生记者站 杨政
图文排版:校团委大学生记者站 杨政
审核:校团委大学生记者站 马晓凤 刘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