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时感事(第二十七期)||起笔精彩,收笔饱满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各有其特色。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或喻其高洁,或赞其谦逊,或美其清雅,或称其飘逸,四君子之美之贤而全无世俗之态。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那么,竹,便是集山川秀丽于一身,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静观一只竹的生长,不似别的花那般肆意,却将一腔清气留一生。

一只竹,一生中许多时光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要忍耐多少无边的黑暗,度过多少没有阳光的日日夜夜,它要花4年的时间,才能冲破固土,而以后每天以30cm的速度迅速成长。事实上,如若没有前四年的徒徒等待它就不会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就如“光明扎西”张晞那般,进藏11年,为近百万偏远地区的藏族同胞打开了一扇文明的窗户,最终也如竹一般冲破固土,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我们青年人也应如张晞,如竹那般坚毅。而且即使未获名利,也要保持初心。

你看,那竹,不论风吹雨打,长成后便一直坚挺在那里。蔡元培、李大钊、闻一多、傅斯年……国难当头之时,作为青年一代,他们未曾退缩,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击水中流最终引领国家走向辉煌。诚如李大钊所言:“青年人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人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历史,征服世界。”竹中窥人,窥的是竹的傲骨,高洁,窥的是如竹一般的人的脊梁。

而今天,我们看到,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数以万计的90后、00后“白衣天使”逆向而行,主动奔赴战场,奋斗在与死神搏击的最前线。“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大疫面前这一句句铮铮誓言吹响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奋进、为国担当的集结号。

修竹千竿,情系万千国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之爱,应从当代盛,竹之质,应从当代学,在中通外直的竹节后窥得的,是青年人不屈的脊梁,也应是一个民族美好的未来。
图片来源:来源于网络
文字来源:校团委大学生记者站 梁莹
图文排版:校团委大学生记者站 梁莹
审核:校团委大学生记者站 赵阳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