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昼夜均分
寒暑平衡
值此时节
北国积雪初融
江南已是万顷茶山绿意翻涌
漫山碧绦恰
似春风写给大地的诗行 此刻,太湖烟波中
沉睡的茶芽正渐渐苏醒
等待一场跨越千年的指尖对话 “明前茶,贵如金”
春分时节,是阴阳平衡的刻度
也是茶与人的重逢 碧螺春制作技艺
是我国绿茶制作技艺中的一种
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其产于苏州太湖的洞庭东山、西山
康熙南巡时,一品惊鸿
便将此茶名为“碧螺春”
从此这缕茶香携着江南春色
叩响了世界非遗之门 碧螺春的制作,始于采摘
至今仍完全采取传统的采制技艺
采茶须争分秒
炒茶更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几十分钟内
杀青的炽烈、揉捻的力道
搓团的巧劲,皆凝于匠人掌中
这一捻一揉间
是千年非遗技艺的无声诗行 “采摘、拣剔、摊放
高温杀青、揉捻整形
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之后
当茶汤泛起了“吓煞人香”
那便是茶人
把春光揉碎又重组的佳作 从山野之间到都市茶席
中国茶带来的春意从未褪色 2022年11月29日
包含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分,是自然的刻度
也是文化的坐标
当指尖的温度穿透千年时光
当喊山的回响唤醒沉睡的茶山
我们便会懂得
这每一片茶叶里
都藏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
对时序的守望 这一杯碧螺春
藏着太湖的烟雨
匠心的温度
以及中国人“顺应天时”的千年智慧